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欢迎来到信用中国(辽宁沈阳)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诚信建设万里行
沈阳市诚信宣传活动:和平区人民法院厚植“诚信”理念,倾力解决群众“烦心事”
发布时间: 2023/11/01  |  来源: 和平区  |  专栏: 诚信建设万里行

近年来,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强化源头治理相关文件,以“诚信”理念引领,高效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力求实现“法理情”平衡,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和平区人民法院将“诚信”主旨融入调解工作全过程,建设“诚信为民调解室”,促进原、被告重塑“诚信”、坚持“诚信”、遵守“诚信”,努力营造诚信、互助的和谐风气,发扬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随着该工作室调解成功率的不断攀升,一件件矛盾纠纷被消弭于无形,让越来越多遇到“烦心事”的群众露出笑脸。

激发活力,制度先行促进发展

和平区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积极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突出“零成本”解纷优势,突出“多元化”解纷路径,突出“互联网+”解纷载体,先后制定了《关于民事诉前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诉前特邀调解员管理办法》《特邀调解工作经费补贴暂行办法》《“金牌调解员”评选工作方案》《优秀调解案例评选工作方案》等长效机制,激发了调解员队伍活力。

“三个突出”“五项机制”对民事案件诉前调解工作流程、具体步骤和责任分工均作出了严格规定,确保调解员管理、考核、评价及经费发放等工作规范有序,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守诚信,高效解纷得民心

和平区人民法院“诚信为民调解室”调解员石清每天思考最多的是“如何让调解更‘接地气’,方式更柔性灵活,途径更简单便捷?”结合近十年的调解工作经验,她认为,“诚信”这一传统美德,是一把“解纷密钥”,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某物业公司长达5年联系不上某拖欠物业费的业主,无奈将其起诉至法院。石清在接案后通过多方寻找,终于联系上了被告的朋友王某。原来,被告已出国多年,房屋委托王某出租收益。石清与王某多次电话沟通,用“言而有信”的古训,摆事实、讲道理,最终物业费得以补齐,困扰物业公司多年的难题终于得到解决。

结案后,物业公司负责人专程赶到和平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送来锦旗,表达诚挚谢意,“调解效率太高了,这笔拖欠了5年的物业费终于要了回来,非常敬佩调解员的工作能力。”

信赖为本,化解矛盾促和谐

在和平区人民法院“诚信为民调解室”,耐心倾听是调解员马传莉多年来总结出的调解技巧,倾听当事人的叙述并详细记录下她的“标准动作”。她将建立信任作为调解的基础,为案件进一步调解做好铺垫,收到了良好效果。

不久前,两位居民因琐事引发了一场相邻关系纠纷。马传莉接到案件后,通过“背靠背”的沟通方式了解案件基本事实,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马传莉认真倾听、同心共情,引导当事人放下“戒心”,说出真实想法,然后仔细研究案情,认真分析当事人诉求,结合以往工作经验,找到了双方的“最大公约数”。经过不懈努力,这件僵持数月之久的相邻关系纠纷达成和解,演绎了一段现代版的“六尺巷”,让邻里和谐得以持续。

和平区人民法院将继续大力推广“诚信”理念,不断总结金牌调解室的成功经验,提炼工作方法,持续提升调解员能力,推动诉源治理新实践。

和平区 | 202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