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有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4个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95个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数量居副省级城市前列,服务型制造示范闯入国家服务型制造“第一方阵”的队列,成为沈阳推动“两业”融合的标杆。
政策引领 助推制造型企业“踮起脚尖”转型升级
对于沈阳中小制造企业而言,要想从低附加值生产拓展到高附加值服务,是一场需要“踮起脚尖”的艰难跨越。为推动沈阳企业向“制造+服务”的转变,近年来,市工信局不断加大政策引导力度,立足制造业企业发展的重点需求和重点领域,多层次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
通过大力开展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沈阳市培育、支持一批服务能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引导制造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合,推动企业生产经营重心从制造环节向服务环节转变,涌现出一批典型企业、案例。据统计,目前我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开展服务型制造的比例约为30%。140户重点工业企业,服务型制造开展比例达到56%。
过去三年,沈阳对被认定为国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的企业,给予企业一次性奖励50(30)万元。目前,沈阳市已连续三年对国家和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单位给予资金奖励,累计对76户示范企业拨付奖励资金2420万元,引导企业向服务型制造拓展提升。
除了培育一批制造服务标杆企业,沈阳还大力推进建设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支持的沈阳创新设计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收录产品信息、设计素材、设计及制造企业信息等数据资源2.38万条,注册制造业、工业设计等领域企业用户超1575家,为企业创造价值增值达400亿元以上。
营造服务型制造浓厚氛围 一批工业设计企业相继成长起来
随着近些年一批批新产品、新设计、新理念纷纷涌入沈阳,全市创新发展新氛围愈发浓厚,促进了一批工业设计企业在沈茁壮成长。
在沈阳国际设计谷,截至2021年底,园区一期项目已引进42户企业入驻,二期4.6万平方米建设项目已经完成,并引进相关设计企业15家。一个个设计企业相继落户,为沈阳经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和制造业转型升级输入了重要力量。
2016年,工程师刘全洲从北京一家公司辞职,回到沈阳创立了沈阳智加设计有限公司。目前他的公司团队成员绝大部分都是具有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经验的工程师,“工业设计不只是一个美学设计的工作,而是集合了产品性能、外观、使用价值、市场分析等一体的复杂性的工作。”刘全洲解释说,作为一项门槛较高的行业,工业设计公司对于员工是否真正参与过工业品的研发十分看重。在沈阳创业的6年里,最让刘全洲印象深刻的是,制造业企业老板对于工业品设计的认可度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重视好产品要有好设计,沈阳的各种工业设计平台和中心建设也加速涌现。”
截至目前,沈阳共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户,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5户,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培育对象1户,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1家,企业工业设计中心40个,47个省级工业设计示范产品。2021年,沈阳透平机械工业设计中心成功获评第五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突破我省2015年以来无新增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的局面,成为我市第二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今年6月,沈阳创新设计研究院成功入围工信部第二批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培育对象名单,成为东北首家、国内唯一重型机械方向工业设计研究院培育对象。
擦亮“沈阳制造”招牌 很多制造型企业拓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
如今,在沈阳,工业设计不断促进服务型制造业发展,很多制造型企业也开始运用高科技拓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在研发端建立起设计创新优势,在生产端推进制造系统升级,在营销端拓展咨询服务能力,从而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沈鼓集团通过搭建高端装备及关键配套原始制造厂商智慧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和终身价值管理的服务型制造盈利模式,实现服务型制造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40%。
特变电工沈变以拓展预防性检修、智能故障诊断、智能运维服务业务为导向,为客户提升系统集成和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服务能力,变压器单厂产能超过1.2亿KVA,居世界首位。
三一重装建设的SCM供应链管理平台,实现跨业务模块的流程优化、多信息化平台的高效集成应用,使销售预测准确性提高8%-10%、订单交期缩短5%-8%、存货周转率下降10%-15%。实现以客户为中心,需求和订单拉动的柔性供应链。
恒久安泰为客户个性化需求提供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诊断、节能系统建设运行等服务,营业收入连续三年增长超50%。相比传统供暖,为客户节省煤炭1.0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9万吨。
打好服务型制造“特色牌” 锻造结构调整“新引擎”
从世界制造业发展实践看,国际知名制造企业已实现向服务提供商的转型,服务型业务收入超过50%。对于沈阳制造业来说,发展服务型制造,增加服务要素投入,将有利于沈阳制造企业降本增效,向附加值更高的环节延伸。
锚定“十四五”,沈阳市将重点围绕我市装备、汽车、电子信息等制造业优势,健全服务型制造发展生态,积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新制造、催生新服务,改造提升“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推动企业向价值链两端设计和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发展,向“产品+服务”转变。
到2023年,力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总数达15个以上,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总数达100个以上,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3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达到20个。设计服务、定制化服务、总集成总承包、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模式广泛应用,制造业企业服务投入和服务产出显著提升,省级以上示范企业服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3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