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欢迎来到信用中国(辽宁沈阳)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用动态 > 全部动态
市人社局多元发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码上维权”让劳动维权触手可及
发布时间:2025/10/23  |  来源: 沈阳日报  |  专栏: 全部动态

近日,在沈阳一家建筑工地的工人宿舍区,新贴出来的一张“维权二维码”引起了工友们的注意。

农民工老李在工友的鼓励下,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用手机扫描了二维码,随即进入了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保障维权线上服务平台。在“投诉举报”的手机界面上,他简要描述了项目包工头拖欠工资的情况并提交。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他就接到了市人社局维权中心的来电。随后,经过“绿色通道”的快速调解,不到一周时间,老李拿回了被拖欠的2万元工资。

“以前觉得维权麻烦费时间,咱们耗不起。现在拿手机扫个码,事情竟然解决了,我特别高兴!”老李的经历,是沈阳市人社局着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生动缩影。

智慧赋能 为劳动维权投诉“开门铺路”

为打通劳动维权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市人社局维权中心以智慧赋能,从畅通维权“最先一公里”入手,首先让劳动者投诉有“门”。他们推动技术创新,打造了“码上维权”、专属APP、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矩阵。在用工集中的园区、商圈和项目工地,随处可见的劳动维权二维码,成为劳动者身边的“电子卫士”。

与此同时,市人社局劳动维权的举报投诉大厅,设置了线下服务终端,并配备了专人引导。前来帮父亲咨询工伤事宜的市民王女士表示:“我父亲不太会用智能手机,工作人员手把手教他在终端机操作,很快就完成了案件的举报与受理,这种线上线下都能办的服务,真的很贴心!”

多元高效 为争议调处“提速降本”

面对劳动争议,市人社局维权中心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途径,而是构建了一套多元、高效的“过滤”体系。

某餐饮连锁店员工张女士,因加班工资计算问题与店长发生争执。她通过维权APP提交仲裁申请后,系统根据案件的性质,自动将其分流至“速调通道”。速调机制快速启动,当天下午就有调解人员联系到双方,通过视频会议方式进行了“云调解”。在调解员耐心的法律阐释和沟通协调下,双方当晚便达成和解,公司次日支付了差额的工资。

“原本以为要打好几个月的官司,没想到不到24小时就解决了问题,还没花一分钱诉讼费。”张女士对市人社局维权中心的办理速度赞叹不已。

柔性执法 为企业经营“精准导航”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在于事后解决,更在于事前预防和事中精准监管。市人社局维权中心推出的“体检式”监督服务和信用监管,让执法既有“力度”又不失“温度”。

某科技有限公司在发展扩张期,因人事管理制度不完善,连续发生了几起劳动纠纷。市人社局维权中心没有简单处罚了事,而是将其纳入“重点联系企业”名录,指派资深仲裁员作为联络员,上门提供“法律体检”。联络员帮助企业梳理了劳动合同、考勤休假、薪酬制度等方面的十余处风险点,并给出了整改方案与合规建议。

“这次‘法律体检’就像一场‘及时雨’”,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表示,“帮助我们系统性地规范了用工管理,避免了未来可能发生的更大损失。这种服务型的监管,我们由衷欢迎。”

数据联通 为治理欠薪“全程护卫”

在根治欠薪方面,市人社局维权中心通过数据共享与协同治理,编织了一张全方位的监控网。

去年年底,市“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发出警报,显示某房地产项目的劳务分包商专用账户资金异常,可能无法按时足额发放工资。维权中心立即启动联动机制,第一时间约谈项目总包单位,责令其动用工资保证金,并提前介入监督发放流程。最终,在春节前,该项目300余名农民工的工资全部顺利到账,成功避免了一起群体性欠薪事件发生。

“平台预警让我们从‘救火队员’变成了‘防火哨兵’,实现了从被动处置到主动防控的根本转变。”市人社局维权中心负责人如是说。

以一系列可感知、可量化、可追溯的创新实践,市人社局维权中心将法治化营商环境从一个宏观目标,细化为一个个立足劳动者和企业需求的务实举措,为劳动者和企业撑起遮风挡雨的大伞,助力劳动者维权和企业健康发展。

沈阳日报 | 2025/10/23